《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作的。这一年正是唐九节度使围攻相州大败后的第二年,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历了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后,又经历了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住在草堂,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他自己此时虽然贫病将迫,但却时时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茅屋,指成都草堂。 注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怎能忍受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8、布衾(qīn):棉被。 9、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0、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1、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2、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5、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6、突兀:高耸的样子 17、见:同“现”,出现。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更多资源在“中学语文网”:http://www.zxyww.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