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8.解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新,设问好,起点高落点低,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阐述、历史评价能力。本题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问题,题目通过设制不同的问题,把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经济建设不同模式加以类比,表面上看,设问较难,其实考生只要审题细心,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就能作答了。第一问,看懂材料即可概括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是评价历史事件,要求考生一分为二看问题,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这在平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第三问,关键是要抓住时间限制词“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第四问,其实是问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和作用。这个题目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的启示是,不要割裂中外或古今历史,注意同类问题的比较记忆。 (1)答: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答: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