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五年高考新课标试题演练
    1.(2009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2.(2009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3.(2009江苏历史卷)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2009广东历史卷)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6.(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7.(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8.(2007广东卷)(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