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教材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28.(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答案:
    8.解析:C。此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题,实际上是要求比较建国前后人口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建国后有利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的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9.解析:C。A项中分别为1960年,“八字方针”的内容和1981年叶剑英提出。B项分别是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中提出,“改革开放是1978年提出。C项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和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D项是1962年雷锋牺牲后毛泽东于1963年为雷锋的题词和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10.解析:A。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
    11.解析:A。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2.解析:1960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答案:D。
    13.解析:A。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14.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或建设)道路的探索。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农村发展合作社搞人民公社的做法,人民公社化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
    15.解析:A。此题要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符合。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
    16.解析:D。图片明显看出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以及“1956年”字样,反映的是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答案只能选D。
    17.D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所给图片上的时间,然后再去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图片最下方显示时间是1954年12月18日,那么可排除A和D项。依据图上方的“生产合作社”可确定D项正确。
    18.C 题干的材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实施了一五计划。
    19.D.本题比较容易。从图中可知GDP能耗最高值出现在1958年,即大跃进时期,显然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造成了自然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
    20.解析:D。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21、答案 B
    22、答案 C
    23、答案 A
    24、答案 B
    25、答案 A
    26、答案 A
    2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22.解析:以“茶叶”这个小角度考查“民族企业”可以说很有新意,以小考大,将陈旧知识点,考烂了的知识又重新有了生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说,这整道大题的每一个小题、每一个小问设置的都非常精彩,令人不得不佩服命题者的匠心独运。第一问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将材料提供的表格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整理,其角度和具体划分则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答案提供出了三种划分角度,可见高考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第二小问分析某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则是再一次“以小考大”,依托民族企业考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①1956—1999年
    ②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①国营(有)企业
    ② 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企业
    中国经济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