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教材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五年高考新课标试题演练
    1. (2007宁夏文综)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 (2007广东卷)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3.(2007山东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喊:“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作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门。”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4.(2008江苏)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5. (2008宁夏)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6.(2008年广东理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08上海历史,A组)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8.(2008上海历史,B组)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
    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9.(2008北京文综)《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10.(2009高考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11.(2009高考广东单科)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2.(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3.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2009高考江苏单科)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5.(2009福建文综高考)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16.(2009高考上海单科)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2010江苏历史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8.(2010上海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19. (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0. (2009全国文综二)表1: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 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2.(2011年海南高考23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2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26.(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27.(2008年山东文综)(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22.(2010北京文综卷)(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