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34.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及成果的主要内容。 35.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B 5C 6B 7A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C 15A 16A 17A 18B 19C 20D 21B 22A 23A 24C 25D 二.材料题 26.答案要点 (1)外交原则立场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意义:独立是国家生存的基础,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丧失民族独立的历史使中国人对民族独立有特别深刻的认识。 (2)国际格局: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毛泽东的立志: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一致,使毛泽东对苏联采取了完全认同的态度。 (3)分歧是:杜鲁门采取了较为强硬的冷战政策;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但有着共同国家利益的国家。 两者无本质分歧。因为他们的政策都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4)基本外交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基本原则。 27.答案要点 ⑴由不提出异议到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到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世界反霸斗争。 ⑵是一致的。 ⑶提供了中美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⑷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不具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为基本准则的。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28.答案要点 (1)准备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原因:因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利益。 (2)一致:不放弃对台湾的承认和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以维护其利益。 (3)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认识:其签订符合双方的利益,是双方努力的结果;其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反映了双方的分歧。 29.答案要点 (1)亚非会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 (2)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不结盟运动。反对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即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家。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工业价格,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条件。 30.答案要点 (1)含义:“和解”(或“友好”)尼克松认识到: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况是美国敌视中国造成的,因而实现和解应由美国主动。 (2)美国终于改变了不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和解的顽固立场,结束了同中国的对抗;在此基础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有利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抵御苏联的威胁;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3)台湾问题。 31.答案要点 (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 (2)是一致的。 (3)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32.答案要点 (1)反对共产主义。根据国家的利益,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2)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利用同中国的和解加强同苏联争夺中的优势。 (3)苏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结束越南战争,从亚洲撤出部分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4)中美两国尽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问答题 33.答案要点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3)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推动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4)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5)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 (6)在多边经济领域,也取得显著成就,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又为恢复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而努力。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7)冷战结束后,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和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国政府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4.答案要点 (1)建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开拓外交新局面。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执行“一条线、一大片”的方针,与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表现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3年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8年,正式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5.答案要点 从美国一方来讲:①在实行了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②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相对于日欧国家来说较为缓慢,同时它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更重要的是它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从中国一方来讲:①当时,苏联陈兵与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②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已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综上所述,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