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 )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指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还有残余势力,②错误;1954年才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错误。 答案: C 2.(2011•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一联考)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 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 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答案: B 3.1954年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 ①代行人大的权力 ②政治协商 ③民主监督 ④执掌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答案: D 4.右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存50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居证是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已制定并实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确立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项是题干的意义。B项发生于1954年,C项出现于1954年,D项与政协会议有关。 答案: A 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人民享有的权利、义务,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C 6.对下图《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的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②所反映的国家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 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知是中央和机构组织系统,其中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答案: A 7.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能力。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选C。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