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原则:与苏联结盟,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③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因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70年代,中国与日本、美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因此没有必要继续与苏联结盟。 ④评价:该政策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制中国的企图;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但“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2.答案要点 ①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基本方针原则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不同:首先,三大政策以独立自主和巩固独立自主为主。其次,三大政策鲜明的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维护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这是对一边倒内容的突破和发展。 23.答案要点 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4.答案要点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⑵1953年底,中印两国就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⑶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⑷这些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5.答案要点 (1)儒家:春秋战国时期 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平共处,促成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际关系的和谐。 (2)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相似: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区别: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安全、合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多是以强化道德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 (3)反法西斯国家的努力: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召开四次国际会议,协调军事合作行动;雅尔塔会议决议在战后建立联合国;召开旧金山会议,筹建联合国。 中国的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新时期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睦邻友好的政策。 26.答案要点 (1)亚非会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 (2)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不结盟运动。反对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即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家。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工业价格,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条件。 三.问答题 27.答案要点 (1)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诞生;国际形势仍很紧张。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运动高涨,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并加紧侵略亚洲,发动侵朝战争,敌视新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周恩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发展中苏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亚非国家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新局面。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他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民族国家的友谊。 (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争霸局面出现,两大阵营逐渐瓦解,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4)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而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尼克松访华,周恩来与他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实际缔造者,在新中国外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8.答案要点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建国初期: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向全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确立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⑤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60年代:提出“两只拳头回击”的外交方针。70年代: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①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邓小平认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②在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50年代主要有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都促成了会议成功。70年代主要有⑤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关系实现正常化。新时期⑦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中国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现在,中国已同150年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9.答案要点 (1)同意第一种观点: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一些正当要求,如废除“21”条和帝国主义在中国夺取的种种特权等,被五大强国所拒绝,和会决定: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转交日本,中国外交失败。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同意第二种观点: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当要求虽然被拒绝,但在中国人民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和会代表拒绝签订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之一。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虽然以世界五强之一入会,但在讨论和平解决朝鲜统一问题上,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相提出的关于和平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所以日内瓦会议也有局限性。 30.答案要点 ①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诞生;国际形势仍很紧张。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运动高涨,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并加紧侵略亚洲,发动侵朝战争,敌视新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周恩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发展中苏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亚非国家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新局面。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他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民族国家的友谊。③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争霸局面出现,两大阵营逐渐瓦解,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④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而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尼克松访华,周恩来与他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实际缔造者,在新中国外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