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②和平共处③友好往来④反对霸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A.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B.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一边抗击帝国主义阵营 D.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 材料三.(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①新中国成立初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 ②新中国实行该政策时,处理中国与它国关系的原则。 ③为什么中国在1979年做出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决定? ④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22.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基本方针原则有哪些?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相比有何不同? 23.阅读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请回答: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请回答: ⑴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⑵“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来的? ⑶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⑷这些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25.“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2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1)上述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形成于哪一时期?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 (2)材料2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