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00 383.3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渐进的质变”的原因有哪些?“渐进的质变”指什么? (3)据材料三,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的原因有哪些?试简要加以评价。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期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材料二 荣德生曾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过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而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人弃我取将旧变新,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其必能成功。” 材料三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接受华中、华东一带敌伪的蚕丝厂,成立了中国蚕丝公司,强行规定蚕农只能把蚕茧卖给这个公司,致使江浙民营蚕丝业一蹶不振。 请回答:(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D 5. D 6. B 7. C 8. A 9. A 10. C 11. D 12. D 13. B 14. D 15. D 二、材料解析题 1.(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沿海省份,并逐步取代土纱、土布,使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西方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2)原因: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渐进的质变”指的是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3)原因:外国的轮船公司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与外国的轮船公司抢占市场、争夺利润。 评价: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4)历史现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5)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2.(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宽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兄弟善于把握机会,策略正确,勤劳创业。 (2)历史现象: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力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直至陷入绝境而倒闭。实质问题: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