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全国各地的普选建立健全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大会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促进国家民主建设。 【例证】(03天津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制定了一系列主要的法律和法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积极准备,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占起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回答 1.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 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4.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依据是( ) ①民主党派有同中共合作的历史②民主党派的阶级属性已经发生变化③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④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确立于1949年 C.是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D.人民代表有普选产生 6.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民主党派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党派成为执政党B.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 C.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D.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7.下列关于一届人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共同纲领不再代替宪法 C.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 D.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8.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 A.一届人大B.二届人大C.三届人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9.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B.1954年C.1958年C.1982年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的原则不包括(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