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如果研读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八,也确实会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结论,况且教材已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这一结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果真只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吗?它是否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当然是个严肃而宏大的问题,只能留待学者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但面对提出疑惑的学生,引导她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观察与思考显然是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视角的变化,可以将可能在无意中被忽略甚至是被遮蔽了的内容呈现在观察者面前,从而引出不同的观察结论。为此,我向这两位女生布置了这么一个探究题: 美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认为:“卡尔·马克思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影响可以和伏尔泰以及卢梭对18世纪的影响媲美……几乎不管社会主义在哪里发展,都对实现社会保险和规定最低工资的法律,以及为了财产重新分配而征收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发生重大影响”[4](p.127)。请回去查阅资料,再研读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的专题五至专题八,想一想,与近代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有了哪些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变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并请找几个例子证明这位历史学家的观点是有史实依据的。 这是我向两位女生在本次讨论中提出的第五个问题。我相信事实的力量,相信真理是基于事实的,相信她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如能像今天般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那么她们一定不会再次提出“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疑问,而是会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观察历史与现实,烛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探寻或揭示教材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价值的观察与思考的方法,超越教材更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观察与思考的视角。为引导两位女生再次变换观察的角度并拓展思路,我向她们提出了本次讨论的最后一个、也是提升式的、有待于她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吗?当然,我同时也向她们提供了世纪之交的“千年人物评选”──马克思被西方一些权威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10]、“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节选)”、乔法·拉比卡的《卡尔·马克思:那里有许多住处》和尼古拉·伊凡诺维奇·拉平的《人类发展的动力》[11]等相关材料。 我相信,如果她们与我告别后能够对我布置的最后两个思考题继续进行探究,那么,她们一定会同意我的如下观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和“一种号称世界通行的语言”,是因为他的学说不仅仅是革命的学说,而且是为了人的自由与解放、为了人的幸福的学说;他所提出的伟大设想,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有着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 作者简介:戴加平,笔名史平,男,嘉兴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史专家组成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历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 [3]史平.回到“历史现场”的路径──以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08(6). [4]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 [5]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 [6]周一良.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 [7]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8]《历史教学》编辑部编.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一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5). [9]刘宗华.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 [10]借助“百度”搜索,可以获取相当丰富的与本主题相关的资料. [11]人类的星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精华丛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