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必修2易错点(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易混点
    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
    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第十五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易错点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易混点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第十六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易错点
    1、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易混点
    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第十七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易错点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3、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6、注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