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4、注意区分文革与文革时期。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 5、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6、文革后邓小平大力整顿的突破口并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文教上。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 易混点: 1、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2、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易错点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4、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易混点 1、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之最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003年中国电话总用户量居世界第一。 第十四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易错点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