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古代中国的制度的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8、(2004·春季·13)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的煽动
    19、(2004·春季·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
    20、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不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二、材料题: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7分)有无本质的区别?(3分)
    (2)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三、问答题: 1、地方割据不利于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分)
    (2)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其历史原因是什么?后来是怎样解决的?(3分)
    (3)有人根据上述思考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都是因为实行分封制的结果。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分)
    答案:
    单项选择题:1~10:BDCDB CACAB 11~20:BBBCB DCACC
    材料题:
    (1)①态度: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
    ②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统治考虑的。
    (2)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得不偿失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问答题:
    (1)分封制度下诸侯势力膨胀,超过周王室。 (2)历史原因:西汉初分封的王国权力很大,其势力发展日益威胁中央。解决措施: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3)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势力的膨胀。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势力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