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6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材料2: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及及其成就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 根 1561-1626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 请回答:据材料从内容、特点、作用方面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 1.A.科技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古代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对科技的要求很低,这是制约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D.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在中国生根开花,却在外国发挥重大作用,主要是中国农耕的,专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3.B.《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东汉;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早使用的是算筹;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4.B.简仪和《伤寒杂病论》分别属于元朝和东汉时期的成果;西汉时期,中国才有纸出现。 5.D.《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A、C两项说法正确。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6.A.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汉赋,汉赋具有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极富大一统时代恢宏文化气度的特点。 7.C.唐代以后主要的文学形式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8.C.“原应叹息”是对四位小姐悲惨命运的写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都是对现实的反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为现实主义代表作。 9.A.“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36”这些信息符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和特点。 10.B.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11.D.杂剧盛行于元朝。 12.D.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四大名旦”之首。 13.A.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特点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并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B、C、D三项均未从科技的角度来阐述。 14.C.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其中典型代表是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重启了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为本题答案。 15.解析:根据中国明清时期的著作内容可以分析出其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而西方注重对自然和星体的研究;并概括出中国总结性的特点,而西方延续性等特点;同时格局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归纳出其作用。 答案:(1)内容:中国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欧洲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探索。 (2)特点:中国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欧洲具有开创性和延续性,科技研究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成果上是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 (3)作用:中国科技成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欧洲科技成果为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力武器。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