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1、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剧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3、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4、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队伍扩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5、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 A、造成了北洋军阀统治崩溃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利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6、“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这些对联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 B、商人 C、工人 D、市民 7、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因为它( ) A、和中共的纲领一致 B、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 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12、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 ) 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13、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 ( )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4、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王明“左”倾错误导致 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基本结束 15、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8、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 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1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 )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