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B 解析:本题属识记题。当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及时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5 . C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要考虑由“一边倒”变为“一大片”,起主要作用的是与苏联的关系。 6 , A 解析:本题是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应记住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和合法权力这个大事件。 7 . D 解析:本题要看清图中是毛泽东主席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属最佳选择题,应认识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8 . A 解析:本题要注意“长期”性起作用。 9 . A 解析:本题应把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应是不结盟。 10 . B 解析:本题应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这个特定的背景来认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1 . c 解析:本题是识记题。“一大片”的政策是中苏关系破裂后实行的,应排除。 12 . B 解析:本题是要把握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拥有自己的原则和方针。 13 . B 解析:本题是识记题。应注意是首次提出。 14 . D 解析: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1954 年 4 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 15. B 解析:联合国根据 《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各项工作,该文件于 1945 年由全世界 50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草拟。 16 . C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要结合图中的注解,联系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图 ① 发生在 1972 年,图 ② 发生在 1953 年,图 ③ 发生在 1979 年,图 ④ 发生在 1971 年,排除非 70 年代的事件,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17 . 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是敌对或对抗的, 70 年代后可以说时好时坏,但总的看是正常了。 18 . C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强调外交关系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 . D 解析:对外方针的制定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确定,“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是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在冷静观察与分析了形势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20 . B 解析: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建立的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新世纪外交的新格局。 21 . D 解析: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与原苏联境内的五个加盟国家的合作。并没有包括朝鲜。 22 . c 解析: A 、 B 两项是在联合国裁军过程中中国先后参加签订的。 C 项才是在上海峰会上中国倡导签署的。 D 项是在万隆会议上通过的。 23 . A 解析: 2001 年中国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为加人这一组织,我国做了大量工作,经过了漫长的多边谈判。故加人时间重要,应记住。 24 . C 解析:考查对联合国机构的掌握及中国在联合国中地位的认识。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5 . c 解析:四个选项所提及的地区都有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但第一次是派遣军事观察员及工程部队赴柬埔寨执行和平任务。 能力训练 1 . B 解析:直接原因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而发生的近期原因。 2 . 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先排除 ④ ,得出答案。 3 . c 解析:本题应注意 20 世纪在 50 年代提出,现在还有生命力并被运用! 4 . B 解析:亚非国家历史上大都受殖民主义国家的压迫,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是共同关心的大事。 5 . A 解析:在两极格局下能构成对中国外交环境威胁的国家应该只有美苏两国。 6 . D 解析:在“文革”期间 A 项不符合史实, B 项在美苏争霸中的格局中也不存在, C 项是事实,但起不了关键作用,只有中美关系好,才是一好百好。 7 . B 解析: ① 项不能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排除。 8 . A 解析:本题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外交政策的变化一定是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9 . A 解析:先要明白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员国中的越南等与我国相邻。 10 . A 解析:本题对世界的看法的转变,其根源在于对国际形势及未来发展走向的分析, B 项只讲国内需要而缺少国际条件。 C 、 D 两项或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成败得失而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故此三项可排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