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地主阶级:⑴1840年前的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和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封建士大夫萌发民主思想的阶段;⑵19世纪末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资本主义的或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出的一步,是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近代化.
    2.民族资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现代化转入政治领域。
    ⑴以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是民主化思想的最初酝酿,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能付诸于实践,是政治民主化的起步阶段。康有为等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在变法时期对旧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成立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⑶在清末新政中形成的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参与清政府的“新政”和保路运动;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绝后,便转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行探索的两种理论模式,在政治行为上直接表现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它们构成了晚清反对专制政治的两条阵线。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历届民国政府不论封建军阀如何独占鳌头,但不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参与了政权。
    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民主化仍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先是追随蒋介石,参与南京国民政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方面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专制独裁、压制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不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对美蒋抱过幻想,并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但最终还是站到人民斗争的行列,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中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
    3.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只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外壳,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1927年国民党军阀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一党专政;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立场,推行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不断丧失民心,无力实现内部的真正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