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7.1915年以后,《___________》杂志受到广大知识分子普遍欢迎,被称之为“良师益友”,它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8.“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李大钊说“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以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这里的“潮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但是我辈立在世界人类中一员的地位,仔细想想:这回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这回降服,究竟是那个降服?这回功业,究竟是谁的功业?我们庆祝,究竟是为谁庆祝?……Bolshevism就是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这次战争的真因,原来也是为把国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历为资本主义所扩张的生产力,非现在国家的界限内所能包容;因为国家的界限内范围太窄,不足供他的生产力发展;所以大家才要靠着战争……到了今日,……匈奥革命,德国革命,最近荷兰、瑞典、西班牙也有革命社会党奋起的风谣。革命的情形,和俄国大抵相同,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式的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象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的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11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背景、主张和影响,要求;表述成文,限150字。 四、问答题 10.康有为在《新学伯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A 二、填空题 7.新青年 狂人日记 8.民主 科学 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 三、材料解析题 9.评述内容应包括: 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李大钊开始反思;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思考;战后初期欧洲革命运动兴起。 ②主张:学习俄国式的革命方式,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③影响: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使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 四、问答题 10.①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在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康有为借助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否定了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历史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要打破封建束缚,宣传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由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批判过封建思想,而北洋军阀以封建的儒家思想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要宣传民权、平等进步思想,必须将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文化,其意义就在于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的解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早日实现创造条件。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传播 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推动 D.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有 ①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争论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7.“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起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这段材料中的所谓“过激派伪说”,是指_____________;“罢学风潮”指的是______________。 8.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口号;五四运动后,宣传___________成为运动的主流。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我因为深觉得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得是根本解决”。 材料二: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应该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互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请回答: ①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 ②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四、问答题 1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的进步青年?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