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迁移应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共七千余人……(会议)报告着重指出……在人民公社工作中,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急于过渡,违反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当时还没有改变从原则上肯定“三面红旗”这个前提(注:“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样就不可能彻底改正并从指导思想上清理“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七千人大会以后……在农业生产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方面从下到上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大胆探索。 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以后,农民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同时,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又在许多地方自发搞了起来。……1961年安徽省委主张对这些形式加以支持和引导,在保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和生产计划等几个“统一”的条件下,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到1962年7月,全国已有不止20%的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效果大都较好,很受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邓小平1962年7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农村广大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他认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材料三:自从合作化以来,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的时候,总有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制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 材料四:(1962年底)这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00亿斤,比上年增产250亿斤。农业总产值也比上年增长6.2%,结束了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62年的“包产到户”。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包产到户”的历史背景、目的、实质、意义及其评价。表述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200字以内。 答案:背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目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实质: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开始回升。 评价:包产到户在未能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开始局部地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它实际上适合中国农村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状况,符合中国农民的实际愿望,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大胆探索,是1978年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 22.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现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深远影响? (2)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3)谈谈对“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认识。 答案:(1)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 (2)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3)①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②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依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加以克服。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切不可在强调一个方面的时候忽视甚至放松另一个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的某些缺陷,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