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D.西汉实行盐铁官营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最先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B 2.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明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载:“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上述记载反映了( ) A.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B.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 D.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解析: 材料中的“为田本命”“为田生日”反映了“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传统理念,属于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其他几项都不符合此意。 答案: A 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解析: 佃农比例较高,表明租佃制的盛行;工场主和商人的比例较高,表明工商业的发展。综合上述信息判断选B项。 答案: B 4.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5.“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阅读分析的能力。注意材料出处《海防纂要•卷七》,再结合材料中的“夷”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对“外夷”持防范的态度,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答案为C。 答案: C 6.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