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本题选取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的变化趋势图,要注意观察变化,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 B 7.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清廷强迫云台山、高公岛、东西连岛等地居民内迁,规定“片帆不许入海”。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 A.工商皆本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对题干材料的理解。根据“居民内迁”、“片帆不许入海”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D.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解析: 材料显示的是对手工工场规模的限制这一现象而题干要求的是实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解析: 回答第(1)问应根据材料指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2)问要围绕商业活动和兴办手工工场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还应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活动方面去思考。 答案: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