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1.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 ②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 ③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 ④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4.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25.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二、非选择题(11 + 17 + 10 + 12 =50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1分)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