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2分)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2分) (2)天朝上国无比的优越感,盲目自大,目空一切。(2分) (3)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用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分)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有其意即可给分) 37.(1)特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的比例少、规模小; ( 民族资本力量薄弱 )(2分)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 (2) 振兴实业必须以棉铁 ( 尤其是棉 ) 工业为中心;严格限制官办企业;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不损害民族经济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强调加强经济立法。(每点1分,答出3点即给本问满分3分,答多不加分。有其意思即可给分) (3) 不能。(1分)因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中国的民族工业很难发展。(2分) 3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1分)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答出1个给1分,2个给2分,答多不加分,错别字不给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分) (4)政治上:港澳回归;(任一即可)(1分)科技上:神舟飞船等;(1分)体育上: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等。(1分)(只要是从政治、科技、体育三个方面举例也可给分) 39.(1)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分)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有了初步发展。(1分) (2)1912~1925年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1分)l925~194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1分) 上升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的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2分,答对两点即可)下降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进行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中国长期的战乱。(2分,答对两点即可) (3)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1分) (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1分。答出其中任何1点即给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0.(1)着装: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西装;(1分)婚姻礼俗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1分) 变化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辛亥革命和国民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答多不加分。言之有理即可) (2)①火车;(1分)②飞机;(1分)③电报。(1分) (3)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 备用题 20.1958年10月,山东省范县县委书记在向全县人民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该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应是 A.真正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B.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农村已经达到城镇化水平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和自然资源 21.建国以来经济建设遭受最严重的破坏是在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9.西装传入中国以后,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其服饰的改良。出现改良的服饰是 A.中山装和旗袍B.长袍马褂 C.男女礼服D.列宁服 30.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大都市上海,市民当时不能做的是 A.收听广播关心国内国际形势 B. 订阅一些报刊杂志翻翻看看 C.到电影院看看电影放松心情 D.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和电视剧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列一组火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状况。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1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1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3分)在商品宣传方面有何特点?(1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 37.(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它符合题意的也给1分) ②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1分) (2)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答民国建立以后政府采取的措施)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3分)②将商品宣传同爱国结合起来;(或答宣传国货,宣传爱国)注重商品品质宣传。(1分) (3)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进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或答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和统治地位。(4分。只要答出2条,即可得4分。答多不加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