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衡水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
    3.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仅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的需要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自足”即产品富足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4.下列四件藏品中,明显属于伪造的是 ①商代青铜鼎 ②西周铁铧犁 ③东汉白瓷 ④唐代粉彩瓷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 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6.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7.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
    8.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城市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11.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D.自然经济并未受到冲击
    12.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④企业处于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C.各地人民公社都大力倡导包产到户
    D.深圳和珠海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14.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清末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你认为从该诗中能反映出 ①近代服饰的西化 ②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③国人崇洋现象普遍 ④传统服饰已完全被抛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下面的情况,正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状况的是
    A. 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B. 西装成为流行服装之一
    C. 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D. 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17.民国时期北京有一女士,出国留学几年,思想观念大变。归国后,在北京某校任职。为了找到如意郎君,在门前打起了征婚广告,上面写着:女学士周××……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各学士优秀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该事例反映了 ①民国时期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挑战 ③民国时期女性地位提高 ④民国时期女性获得受教育权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