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4. 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蕾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络,皆宽民力也。”这段谕诣说明南宋政府……………………………………………( ) A.对官吏知人善任 B.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海外贸易 D.善于理财扩大税源 25.宋代海外贸易扩大的直接原因是…………………………………………………………( ) A.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宋代已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C.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很快 D.宋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 26.“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中国……旧世界因成熟过度而在慢慢腐烂之中。即使在1840年之后,中国也并未进入资本主义,而是进入了一个变态的社会。”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中“成熟过度”意指( ) A.农业经济高度发达 B.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C.康乾盛世臻于辉煌 D.名物考据整理完备 27.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 A.西晋裴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 B.唐代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C.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 D.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28. 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有三大发明在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被高度评价,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三大发明是…( ) A.火药、指南针、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C.地动仪、造纸术、指南针 D.水运仪象仪、火药、印刷术 2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元朝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台湾,这一专门机构是………………………………………………………………………………………………( ) A.台湾府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省 D.西域都护府 30. 在下列哪部著作中,对欧洲冒险家远航至东方起到重大刺激作用的是……………( ) A.《一千零一夜》 B.《马可•波罗行纪》C.《物种起源》 D.《海国图志》 31.由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应的趋势是……………………………………( )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 C.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增大 D.中央与地方关系越来越融洽 32.元朝时“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下列属于“腹里”的是…………………( ) A.台湾 B.西藏 C.泉州 D.大都 33.明朝有一种机构,各时期名称不同,都具有“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职能。该机构是……………………………………………………( ) A.内阁 B.厂卫 C.刑部 D.都省 3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共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3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C.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D.经济停滞,文化倒退 36.赵翼《檐曝杂记》说清代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此言表明军机处的职能特点是……………………………………………………………………………( ) A.修改奏报 B.审议圣旨 C.执行军务 D.秉承圣意 3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诗赞颂的是……………………………………………………………………………………………( ) A.努尔哈赤 B.郑成功 C.康熙 D.乾隆 38.在乾隆时期,有一项国家级的工程被誉为“文治之极隆而儒生之殊荣”,它是……( ) A.编撰《古今图书集成》 B.编撰《永乐大典》 C.修建避暑山庄 D.编撰《四库全书》 39.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 A.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 C.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活动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40.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时,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中国的位置在地图的东方一角,遭到了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 A.文化专制主义 B.天朝上国心态 C.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D.君主专制影响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 41.在历史上南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磨合的过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指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指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指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指扬州) 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汉至宋朝,南北人口比例的变化图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33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中反应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分) (2)材料二中反应出南方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材料三说明当时的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怎样?(2分) (4)概述材料四所反应的中国人口变化趋势(2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42.中央集权制(共8分) 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表示上下隶属关系 (1)请根据秦朝与隋唐的政治制度,在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4分) (2)从上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得出,中央机构发生了怎么样的演变?(4分) 43.概述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巩固统一多民族政权措施。(12分)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商人如能招致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展通商关系,也可以得到晋级的奖励。 〔材料2〕雍正五年上谕:“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清世宗实录》 〔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 〔材料4〕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海国四说》 〔材料5〕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则宁波又多一洋人市集之所,日久虑生他弊。《清高宗实录》 (1)从两宋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呈现什么趋势?(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分析“闭关”政策的原因。(提示思考角度:政治需要、经济基础,文化心理等)(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