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B.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C.当时手工业者不可以自由流动 D.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62、下列关于中国冶铁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世界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中国 B.中国的人工冶炼铁器出现在春秋晚期 C.汉代有用焦煤做冶铁燃料的记载 D.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冶铁。 63、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市闭市没有严格时间规定 B.有专门官员管理 C.又叫草市 D.与居住区隔开 64、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白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65、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 D.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66、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有 A.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 B.封建经济的基础较为稳固 C.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 D.手工业不发达 6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 A.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 B.清政府的官营手工企业 C.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D.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68、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A. “多” B. “快” C. “好” D. “省” 69、我国的“二五计划”对计划完成时(1962年)的粮食、棉花、钢铁产量提出了预定目标。然而,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这些目标历经三次修改。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亿斤)棉花产量(万担)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4 6004 3001 100 1956年初6 4007 0001 500 1956年夏5 0004 8001 050~1 200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 A.三个方案都反映出我国政府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愿望 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70、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C.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D.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水平测试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BCBDABks5u.com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 1920 答案CDACDB DBB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ADCDDAAAC 题号3132333435363738 3940 答案CBDADDCDBB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DAACACCDDB 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 答案AABBCDBCBC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题号61626364656667686970 答案ABBDBDACCDBCCDABACA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