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考试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解体B.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 D.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
    28.第二资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
    A.开放口岸太少 B.中国人不习惯用洋货
    C.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如铜、铁、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运迅速,输纳又仅半税,……国税则裁在和约,无可 议知,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财用极绌,丛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29.从材料中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A.解决财政危机,辅助军事工业 B.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发展本民族的工业 D.养船练兵,国军大利
    30.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间割据混战
    二.材料题(31题10分 32题12分 33题8分 共计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 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