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二期历史(经济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X30=6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 A.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B.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C.非集团 、不结盟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5.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是 A. B. C. D.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6.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C.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D.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7.在当时能够出现遂及我私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8.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细仆制》 9.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 B.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 C. 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 D.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 10.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 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 C.农民起义的打击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中国古代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的经营形态 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 中国的英文“china”有另外一含义:“陶瓷”,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国远古的陶器主要有彩陶、黑陶和白陶等。商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从陶器向瓷器的过渡。东汉晚期,制瓷技艺终于成熟。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白瓷也进入了成熟期。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 12.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 13.在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