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3.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 44.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1)结合你的理解,简析1937年1月“红星照耀西方”的原因。(2分)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3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2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3分)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4分)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4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4分)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炼与运用。商周时期,宗法制、青铜器、甲骨文等历史事实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故选C。 2.B“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民族特性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B的树型图是对宗法制的形象描绘。 3.C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北方用青铜制作农具少,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 4.B 汉武帝设立刺史,派驻全国各地,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唐太宗和宋太祖的做法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故选B。 5.A 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国家分裂。北宋建立后,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削弱从中央到地方武将的权力和地位,用以维护中央集权。 6.A 通过颜色来区别等级的贵贱,体现了古代的专制色彩。类似的例子还有通过衣服上的不同动物形象来表示地位高低的,如清朝官服的“补子”。 7.C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8.D 第四幅图片是清朝的中央机构。清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9.B 雅典公民大会与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公民大会对西方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10.C 所谓理性指人的思考与判断,是与感性相对应的一个名词。罗马法注重理性,其含义是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11.C 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史的最大贡献就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来协调社会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12.B 《大宪章》的签署目的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A项是《权利法案》对《大宪章》的继承,可排除。C项形成于19世纪中期,D项确立于18世纪初期,皆不属于《权利法案》内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与题意相符,为正确答案。 13.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贫民大量出现反映了①;济贫院的受济者劳动繁重反映了③;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反映了④。本题也可用排除法,②显然不正确,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目。 14.C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信息表明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