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管理权下放到了加盟共和国 B. 国家减少了对企业的计划性指令 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了 D.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13.他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埋葬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引起了社会对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认识和观念的很大改变。这个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4.1953年,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指的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技现代化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事件是 A.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B.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绩面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这幅“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图片,应该出现的时代是 A.“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实行了 A.国有企业改革 B.现代企业制度 C.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稳健地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改革所有制形式 C.增强企业活力 D.加强宏观调控 19.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它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A.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B.香港、澳门回归 C.建立经济特区,拉开对外开放序幕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1.1980年起我国先后在东南沿海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下列城市属于最早的经济特区是 A.西安 B.深圳 C.哈尔滨 D.长春 22.阅读下面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元),你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1978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3.62090.121622210225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3.35160.3542558546280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10.6亿46279.8亿53407.5亿59621.8亿64332.4亿 A.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B.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C.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实现的 D.与党和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关 23.下图是入世以来我国有关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数据,这表明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亿美元)外汇储备(亿美元)外商投资(亿美元) 数据比上年增加(%)数据比上年增加(%)数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 2001959337.350987.52122692468 20021023988620821.82864828527 20031166949.1851237.140331151535 20041365159.51154835.760991535606 ①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