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4.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大危机最深远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B.有些国家军国主义抬头 C.统治者进行政策调整 D.证券市场异常活跃 2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26.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下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2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B.强化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28.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传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放任自由政策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29.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内容是: A.推出多项社会保障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调整农业政策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30.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有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二、非选择题(共4题) 31.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