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 材料三和材料四均摘自《论粮食税》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背景. (2) 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钟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 综观上述措施的转变,它们体现了俄共(布)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则? 28. 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材料二: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政府的角色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国家对社会福利高度介入,政府将大量的公共资源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以公共权力干预市场分配不公,调节市场运作失灵(market failure),使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不少弊端:其一,政府办的福利服务质量欠佳,效率太低,太官僚化;其二,造成人们对福利金和政府服务的过分依赖,工作意欲淡化;其三,家庭和社区的责任削弱;其四,政客、压力团体和官僚为讨好选民,不断扩张福利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造成政府功能超负荷;其五,政府负担过重,公营部门规模过大,浪费社会资源,于经济发展不利. 材料三:东亚福利模式和西方福利模式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实行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社会保险;从日本等国的情况看,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区别在于,和西方国家相比,东亚国家和地区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明显,国家一般通过社会政策干预社会福利而不提供直接福利服务,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较低,社会意识鼓励“自助”及“互助”,家庭、亲属、公司、社区(邻里)等在提供福利服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社会保障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亚国家这会保障的特点. (4)结合以上及我国国情谈谈我国的社会保障应该如何. 高一年级历史第七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 单选题: 1—5:B C B D A 6—10: C A A A B 11—15: D B B A B 16—20: B A D D B 21—25: B B B B B 二.材料题: 26 答:(1)探索过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4分) (2)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行全方位战略;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4分) (3)真接原因: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对工业品的进一步需求.(2分) (4)主要影响:开始确立起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传统的手工业逐渐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先进的生产技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逐渐传播.(4分) (5)要积极的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借鉴西方工业化中的有益部分,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4分) 27.(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背景: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4分)(2)措施:实行粮食税.原因: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提高当时的劳动生产率.(4分) (3)观点:不正确.理由: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这国家的经济命脉.(4分) (4)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28.(1)以儒家思想“仁孝”为核心;主要是由家庭承当;政府在其中几乎不承当义务;几乎从没有实现过.(4分) (2),政府的角色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国家对社会福利高度介入;覆盖面非常广;弱势群体收益较多;弊端也较多,质量率太低,太官僚化,家庭和社区的责任削弱,政府负担过重于经济发展不利.(4分) (3)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国家一般不直接提供,主要由社会和公司单位来提供;除日本外发展水平较低;家庭起到重要作用.(4分) (4)要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给公民提供优质足够的社会服务,要注意总投入与有效投入的比例,要把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和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兼顾社会的效益与公平.(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