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一历史第七次月考 一.选择:(2×25=50分)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 C.儒学大师孔子认为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 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 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D.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 4.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5.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C.通行半两钱 D.颁布《均工律》 6.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严格管理 7.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龙首渠 D.成国渠 8.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是用( ) ① 麻② 葛 ③ 蚕丝 ④ 棉花 A.① ② B. ②③ C.① ④ D.③ ④ 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 D.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 11. 南京国民政府“法币”的消极意义不包括( ) A.打乱了金融市场 B.破坏了生产发展 C.促使了物价上涨 D.打击了官僚资本 12.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B.是一次没有遗留问题的社会改造 C.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标志着社会注意制度的基本建立 1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 人民公社化 ③ 农业合作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4.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5.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6.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土尔其扩张阻隔传统商路 B.“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C.《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 D.西欧各国为获得东方商品 17.日本的“对外开国”和澳大利亚(19世纪50-60年代)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形成 B.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 C.工业革命结束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胡佛政府( ) A.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 B.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C.主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20.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始于(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