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二学期期中试题(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表二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
    请回答:
    依据上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三、问答题(28题12分,29题14分,共26分)
    28.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简要分析其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国民党政权覆亡的认识。
    29.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汲取?
    高一(下)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1.C。2.D。3.A。4.D。5.C。6.C。 7.A。8.C。9.D。10.D。11.D。12.C
    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只能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论十大关系》是开端。中共八大和整风运动都在其后。
    13.B。14.A。15.D。16.B。17.A。18.B。19.C。20.A。21.A。22.C。23.A。24.C。25.D。
    27、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1)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6分)(2)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6分)
    28、(1)政治:进一步强化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史实:五届五中全会上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强化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取缔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经济:进一步强化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史实:抗战时期垄断工业;对农业实行粮食征购等手段;对商业实行专卖政策,独占全国金融。内战时期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外交: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史实:《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4分)
    (2)原因:抗战时期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换取美国的援助,以便消灭人民革命力量。(2分)(3)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方针,违背了和平民主的历史潮流;国民党政治腐败,实行经济掠夺,丧失民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6分)
    29、(1)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巩固了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分)(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3分)(3)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3分)(4)两者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1分)(5)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防止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