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0分)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2周年。32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材料一】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没有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分) 53.(15分)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史》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美国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世界史》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3分) (2) 概括除材料二外罗斯福新政的其他措施(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2分) (4)上述调整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4分) 54. (13分)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全球化陷阱一一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4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德国总理科尔为什么要“剥夺这些既得利益”? (4分) (3)材料二表明全球化运动在发展中国家有大批的反对者,但也有大批的支持者。如果你是一名这样的支持者或反对者,请阐述你的理由。(5分) (只能选择反对者或支持者一方作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