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制度 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C.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 27.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使得 A.“福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 D.新经济出现 28.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欧洲的联合从以经济为主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A.欧共体成立 B.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作 C.欧盟成立 D.欧元正式使用 29.以下三幅图片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C.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 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0.下列哪一项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自由竞争占主导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11分)材料解读和观点辨别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在学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某同学搜集到一段资料: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常常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你能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信息?(2分) (2)在学习我国古代商业经济时,某同学找到了两张地图。请仔细观察,说明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商业区分布的各自特点。(4分) (图中画有斜线的区域为商业区) (3)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甲、乙两位同学发生了争论。 甲:“重农抑商”政策在秦汉时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乙:“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人为地打击、压制商业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你同意那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32.(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