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其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A、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教与独立外交的有机统一 26、海尔集团打入国际市场的事例突出说明了 A、“引进来”战略 B、“走出去”战略 C、全方位战略 D、多层次战略 2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A、农民认识到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C、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体制 28、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 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 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29、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增强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30、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年份 国家数 1970年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二、非选择题(40分) 3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作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的。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