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摘自《广州日报》2009年1月20日 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实施“救济”?(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6分)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卷 满分100分 时量5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二、问答题(共40分) 31(20分)、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考室号 32(20分)、 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ADD6—10 ACBDA11—15 BBCCC 16—20 ACDCA21—25 ABBDD26—30 DBACB 二、非选择题 31.(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2)变化: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目 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分)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华侨多;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4)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分) 32.(1)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任答4点,共4分) (2)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分) 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工商业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分)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史实略)(2分)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2分)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分) (鼓励有不同观点,允许对罗斯福新政有否定性评价,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