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 ) A.功臣 B.归顺的殷商旧族 C.姬姓亲族 D.夏商国王的后裔 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不可以在自己领地内 ( ) A.建立武装 B.设置官员 C.征派赋税 D.私铸九鼎 3.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4.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5.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是在 (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赢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7.祭拜祖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现象。这种风尚与习俗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密切关系(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宗法制 D.皇帝制 8.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反映的实质是 (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形成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1.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12.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 )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代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会误导观念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15.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两位君主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设三司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16,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7.“九”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阳数,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中用九之处颇多。皇宫三大殿的高度均为九丈九尺,角楼结构为九粱十八拄,宫门为“九路钉”,横竖均为九排。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