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都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 A.周王的姻亲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亲族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3、闽南人春节祭祖习俗: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请问祭祀祖先与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B.宗法制C.君主制D.郡县制 4、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D.受秦始皇任命 5、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 A. 皇帝 B. 太尉 C . 丞相 D. 御史大夫 6、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7、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堂上是举行重要礼节活动之动,坐向讲究等级森严,因此,古人把称王称帝叫做( ) A.南面 B.北面 C.东面 D.西面 8、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9、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 ②西汉设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图1是东汉时期的一方“冀州刺史”印,刺史的职能是( ) A.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C.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D.主管地方财政和军事 11、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 、理藩院 B.枢密院、理藩院C.宣政院、理藩院D.御史台、都察院 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下列对其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不断完善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C.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中央不允许有地方行政体系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