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2(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东华录》(清)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被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6、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权利法案》(1689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分)
    (3)简要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答案
    1—5ABCDD 6—10CBCCD 11—15BCBDA 16—20CCBBB 21—25CDAAB
    26.答:(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分)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分)
    (2)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或帮助处理繁务,侍从顾问)。(2分)表现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2分)
    (3)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
    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皇帝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君主在中央集权政治中心中的绝对权威。(4分)
    27.(1)有误之处:“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乙”(1分)理由: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本邦男子不可能是债务奴隶。(1分)
    (2)有误之处:“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1分)理由:妇女在雅典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1分)
    (3)有误之处:“决定是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1分)理由:早在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就已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1分)
    (4)有误之处:“由十将军组成‘陪审法庭’” (1分)理由:雅典的陪审法庭由民众组成。(1分)
    (5)有误之处:“根据‘自然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1分)理由:应根据“陶片放逐法” (1分)
    28.[答案]
    (1)从公民法到万民法。(2分)
    原因:疆域的不断扩大,政治经济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随着扩张,民族矛盾显现出来,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保护,对罗马统治不满。(4分)
    (2)表现: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所利用、改造,成为反封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提供了范本。(4分)
    (3)原因:复兴罗马法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分)
    原因: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是奴隶社会性质的,但罗马法精神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2分)
    29.(1)不同之处: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给予人民的权利。(4分)
    (2)不同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分)
    (3)不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