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50分 第Ⅱ卷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商朝官员中,从其分工看,能够参与商王决策和指挥军队的分别是( ) A.相、师 B.卜、祝 C.师、史 D.祝、卿士 2、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 )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 )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的稳定 5.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种历史现象可能出现在 ( )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初年 D.秦汉时期 7.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 )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8.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9.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官场 一些情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 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10.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 ( )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11.地方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开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 A.郡县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三司制 13.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如下现象,请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 ①“票拟” ②“三衙” ③相邦 ( )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14.“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15.下列具有行政职能的中央机构或官职是①中书门下②尚书省③参知政事④中书省⑤三司(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6.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B.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