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分) (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7分) (4)依据上述材料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请结合古代中国各朝代政治制度调整的史实加以说明。(7分) 33、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 “行政权有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好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 (2)依据所学,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5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 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2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1小题,每题2分,共62分) 1-5:ABDBD 6-10: ACBCC 11-15:CADAB 16-20:CBAAD 21-25:ADDDB 26-31: CCBDAC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题,32题19分,33题19分,共38分) 32. 32.(1)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1分) (2)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 (2分) 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2分) (3)看法不同:唐太宗: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明太祖: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2分) 各自理由: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2分) 是否矛盾及理由: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3分) (4)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1分) 说明: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事;汉代设置中朝,分三公之权以加强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代设“两府三司”,削弱相权;明代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清代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