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分解(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答案】(1)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分配形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分析】本题是道典型的文字材料解析题。试题从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出发,考查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要求分类提炼有效信息,并概括说明问题。试题对于概括的要求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理论上限定了概括的角度: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考查考生能否把政治课上学习的经济常识理论,迁移到解决历史问题中来,进行历史理论思维,根据理论概念的内涵归纳历史现象,辨析历史事实的本质。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这两个基本概念,这是解题的前提。二是概括错误时,既要指出是什么错误,例如“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还要答出为什么错误,例如“一平二调”的分配方式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三是要分清错误与危害的区别,错误为因,危害为果,生产关系调整不当的错误,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
    三. 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1.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中的“左”倾错误
    答案:D
    2.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答案:D
    3.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答案:C
    4.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 )
    A反右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5.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 )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答案:B
    6.1949—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2)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方针政策: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②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③政治方面,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④科学文化方面,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2)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8.1956—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在经济上,提出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失误之处: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重大失误。 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理解
    一. 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运用
    一. 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