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4课课堂知识演练习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参考材料信息,简要指出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2)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封建政府往往对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制度,民营手工业发展空间有限;明清统治者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课后巩固提高
    1.(2010•福建莆田质量检测)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解析】 从材料分析得出商人富裕后买田置地,从中即可看出传统观念对其的影响。
    【答案】 A
    2.(2010•山东济南模拟)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带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体现的信息不包括(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有很多商人到东南亚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人口多,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
    【解析】 材料体现的清朝限制国人出海,D项明显错误。
    【答案】 D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
    ——《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决定在十三行商行中就地筹措战争赔款……各商行被迫摊派的款项总计达300万银元,令不少行商破产。条约还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具有150年历史的商馆毁于炮火,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帝国商行》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十三行的有关信息(请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概括,不得摘抄原文)。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三行衰落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现象:①十三行商馆前有许多船只;②商行附近有西式风格的建筑;③商行附近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的建筑;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商馆;⑤商馆存储的白银很多(或商行资金雄厚)。
    本质:①十三行与许多国家有密切的商贸往来;②中外贸易数额大;③十三行所在地区非常繁华;④十三行成为中外文化交会的地区;⑤行商们多信仰中国传统宗教。
    (2)原因:①清政府的压榨;②贸易特权的丧失;③战争的破坏。认识:①十三行实质上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②十三行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维持中外商贸交流的使命;③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垄断权严重限制了中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