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完成: (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参考材料信息,简要指出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2)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封建政府往往对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制度,民营手工业发展空间有限;明清统治者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课后巩固提高 1.(2010•福建莆田质量检测)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解析】 从材料分析得出商人富裕后买田置地,从中即可看出传统观念对其的影响。 【答案】 A 2.(2010•山东济南模拟)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带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体现的信息不包括(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有很多商人到东南亚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人口多,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 【解析】 材料体现的清朝限制国人出海,D项明显错误。 【答案】 D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材料二: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 ——《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决定在十三行商行中就地筹措战争赔款……各商行被迫摊派的款项总计达300万银元,令不少行商破产。条约还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具有150年历史的商馆毁于炮火,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帝国商行》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十三行的有关信息(请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概括,不得摘抄原文)。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三行衰落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现象:①十三行商馆前有许多船只;②商行附近有西式风格的建筑;③商行附近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的建筑;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商馆;⑤商馆存储的白银很多(或商行资金雄厚)。 本质:①十三行与许多国家有密切的商贸往来;②中外贸易数额大;③十三行所在地区非常繁华;④十三行成为中外文化交会的地区;⑤行商们多信仰中国传统宗教。 (2)原因:①清政府的压榨;②贸易特权的丧失;③战争的破坏。认识:①十三行实质上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②十三行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维持中外商贸交流的使命;③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垄断权严重限制了中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