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人教必修1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5.(2009年江苏高考卷,8)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3大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共40分。
    16.(2010年江苏盐城模拟)(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 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 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 ,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的赋税。……鸦片泛滥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
    材料四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后来这种言论“被淹没”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3)据材料三、四,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4分)
    17.(2009年广东韶关模拟)(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 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6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 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2分)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出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2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2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18.(改编题)(16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 ,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2分)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2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