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D 解析: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组织上二者是相互独立的,①②观点错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力度,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属于国家大政方针,是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的表现,③④正确。故选D项。 18.C 19.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内地对民族地区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体现,是坚持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体现,答案为B;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政治保证,①错误;教育对口支援旨在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使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各民族平等享有各种权利的法律依据,③与题目指向不符。 20.C 解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并不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故①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重庆启动一项保护重点寺观教堂的计划,表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信教自由,所以本题应选C项。 21.A 解析: 独立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美国干涉我国的汇率政策,是对我国独立权的侵犯,所以本题应选A项;其他权利都非题干所指。 22.A 解析:联合国并非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B说法错误;各国援助日本,表明各国与日本有共同的利益,但各国的根本利益并非一致,C说法错误;联合国并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D说法错误;面对日本地震引发的灾难,联合国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活动,表明联合国践行其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所以本题应选A项。 23.A 解析:各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不一致的,各国利益不能等同起来,故B、C项错误,排除;本国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共同利益,故D项也错误,排除;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确保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方向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说明各国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故A项符合题意。 24.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知识。我国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说明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C说法符合题意。A、D说法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但与题意不符;B中“决定性”说法夸大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故选C。 25.D “金砖四国”的崛起,体现了国际形势多极化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A中的“根本性”说法是错误的,B项中的“趋于平衡”说法也是错误。C项则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50分) 26.(1)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理由如下: 我国政府坚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决策体现科学化和民主化。 政府决策时重视专家的专业意见,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这有利于集中专家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政府决策必须考虑普通公民的利益。因为普通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于促进普通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只有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才能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2)公民通过民主监督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改进政府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第(1)问,要先表明自己意见,再进行原因分析,不能只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既要看到政府决策听取专家意见的必要性,又要看到政府尊重公众意见的重要性与意义;再次,对政府听取公众意见的原因,既要从公民角度分析,又要从政府角度分析。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中司机的做法属于民主监督;其次,对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意义,需要从公民个人、国家机关和社会等角度全面分析。 27.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 解析:首先,明确设问的有关限定条件。主体有两个,人大与人大代表;知识范围指向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责。其次,分析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2006年的众多反映民意的议案,体现人大代表的提案权;1993年、2003年、2004年、2007年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进行的系列修改、制定法律的工作,体现人大的立法权;1997年和2010的执法检查,体现了人大的监督权。 28.(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抗灾救灾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举全国之力抗灾救灾,取得抗灾救灾的伟大胜利。党对抗灾救灾的高度重视和党员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倾听人民意见,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 解析:第(1)问,党中央领导人民取得抗灾救灾胜利,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共产党员的英勇行为体现出了模范带头作用;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体现出党的性质和宗旨、民主执政的方式、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等。第(2)问,应紧扣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点表现来组织答案。表现分别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然后结合材料分别回答。 29.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旧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③中国的发展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对世界构成危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首先,对材料中的“复杂心态”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前一种心态是正确的,后一种心态是错误;其次,对“复杂心态”中正确与错误观点进行原因分析,这既要站在中国自身角度进行论证,如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中国与各国的利益关系等;又要站在国际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如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