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6、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27、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29、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3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二、非选择题:(31题分16分,32题分2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4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分) (4)材料四雍正帝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19世纪40年代到60、70年代,上海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6分) (2)请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特点。(4分) (3)简要分析上海地区新式经济因素活跃的各种因素。(8分) (4)联系课本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间关系?(6分) (责任编辑:admin) |